杨秀泽 官方网站

+收藏:http://yangxiuze.orgcc.com
 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艺术资讯 正文内容
画坛新秀—杨秀泽
2014-10-19    浏览(1174)    作者: 迩叟    来源:杨秀泽 官方网站

最近在美术馆看展览时,看到一幅大师题辞“入古则高,出古则远”,很受启发。从审美角度看,艺术创作总要有新意,才能令人愉悦和感动。总要有独到之处,才能见出艺术家的个性和情怀。就此而言,作品是艺术家胸襟、修养、气质的反应和折射,是艺术家生命的外化和展示,同时揭示了艺术创作的内在规律。经国家画院詹庚西教授工作室助教李建文君介绍,有幸得识画家杨秀泽。看到他眉清目秀,温文尔雅,惹人喜爱;看到他的作品,笔饱墨酣,清秀自然,宛如其人,真是人品如画品;了解到他的从艺过程,更能给人以启迪和思考。

杨秀泽,贵州侗族人,早年师从著名画家季世林先生,专攻写意花鸟,打下基础,后考入国家画院,师从花鸟画大家、著名美术教育家詹庚西教授,境界打开,更上层楼。他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,修炼自己的艺术,不骄不躁,博览名家名作,悉心揣摩,并于寂寞之中调整自己的心灵,使之不随流俗,心灵的达观开朗,带来了创作的逍遥与自由。细读秀泽作品,从题材上多选取他熟悉的家乡热带花木雨林,从画法上主要采用线构营造主景,以泼墨写意创造铺垫大背景,把工与写、水墨与重彩、山水与花鸟相结合,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格调。俗话说“三十而立”,在画坛大气晚成者众,而象秀泽这样真正能实现三十而立的却为数不多。 

秀泽平素少言寡语为人诚恳,善于观察,不急功近利,亦不趋时尚,而是心境平和,专心致志,从基础入手,重点解决笔法变化与线条的美感关系,研究墨色、墨韵和色彩

韵致变化,遵循似与不似的写意原则,紧紧围“尽广大、致精微”的理念,形成大而不空,厚而不薄,密而不闷,艳而不俗的独特艺术形式。这正是他潜心钻研古法,消化吸收当代大家齐白石、李苦禅、田世光、郭味蕖、詹庚西等技法精华的结果,无论是传统的、西方的、古代的、现代的、老师的、同学的、只要是有益的东西,秀泽都能“拿”过来,消化和吸收,形成自己的笔墨语言,为创作服务,为社会提供美的作品,为人们提供美的享受。

综观秀泽作品,像《万山红遍》、《大野山花》、《雨后》、

《野趣》等,题材宽泛,画面活泼,无不透露出无限生机,表达出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极大热忱,但又透露出冷静的思考和深邃的洞察。生活的砥砺,使他形成一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,只有从生命律动中流露出的笔墨表现,才能至真、至善、至美。长期的创作,更使他由衷地感受到作品是每一个画家自身生命精神的化身。画面中每一朵花卉,每一块石头,每一棵树木,每一只禽鸟都倾注了秀泽的真情实感和无私无畏的精神,表达出他对家乡、师友和所有关怀他的人的一颗感恩之心。因此,秀泽不仅是用笔在作画,关键是用心在作画,正可谓画为心声也。

当前,世界文化处于多元化发展的时期,虽然由于风格,流派各不相同,甚至各执己见,但中国画之所以能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,关键是具有独特的艺术性,更需一代代人的传承和发展,从秀泽的画作中看出了中国画的希望,自有一批甘于清贫,甘于寂寞,捍卫传统,传承国粹的卫道者在。

 辛卯酷暑于京西画馆

标签:杨秀泽, 迩叟,画家
分享:
发表给力评论,说两句!  共有 0 条评论